“建筑的未来性”——孟建民院士华中大讲座精彩回顾

发布日期:2016年12月12日      浏览次数:
导语:“演变中的建筑学”——2016新建筑论坛(秋季)举办期间,首场【新建筑 · 大家讲会】同期举行。12月3日晚间,全国建筑设计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建民教授在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周卜颐报告厅为学院师生带来一场名为“建筑的未来性”的精彩讲座。

“演变中的建筑学”——2016新建筑论坛(秋季)举办期间,首场【新建筑 · 大家讲会】同期举行。12月3日晚间,全国建筑设计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建民教授在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周卜颐报告厅为学院师生带来一场名为“建筑的未来性”的精彩讲座。

图片

 

讲座现场

 
 

 

▼ 讲演中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主持人 李保峰教授

新建筑社长、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图片

 

演讲摘要

 
 

孟院士从事物的“未来”和“未来性”概念入手,认为事物的“未来性”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除了遵循客观发展规律以外,同时还受人为主观干预的影响。他将建筑师分为立足于“现在”的和着眼于未来,关注并应用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的具有“未来性”的建筑师,并认为在历史上,有重大观念突破与重大技术突破的建筑都属于“未来性建筑”,例如伦敦水晶宫、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香港汇丰银行大厦等;此外,科技的进步一直引领建筑的发展,促进建筑由简单到复杂、静态到动态、被动到智能。


图片

图片
图片

接着,孟院士结合设计实例(瑞安普明禅寺、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心海拾贝、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入围方案)向大家具体展示了动态性建筑的生成,并借助深圳未来“超级城市”国际竞赛启发我们要跳出常规,不拘泥于传统,从动态生长的角度去思考城市建设。

 

图片

▲ 瑞安普明禅寺设计中,孟院士巧妙地设计了一个可以转动的屋顶,众多的信徒在此拜佛烧香时能够一起推动屋顶转动,由此契合佛教生死轮回的思想。

 

图片

▲ 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的动态表达是将主入口的台阶设计成浮桥,浮桥可从水下升起引导参观者进入参观,建筑的动态性和参观趣味巧妙结合在一起。

图片

▲ 心海拾贝小品建筑的设计,通过液压设备帮助实现可开合的贝壳形态的建筑结构,建筑的动态性和外观完美契合滨海城市的风貌特色。

图片
▲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设计方案的建筑形态呼应中国传统元素斗笠和灯笼的形式,但建筑内涵依然以极具创新性的动态表达呈现:建筑内部设置时空“锦”,通过液压感应设备实现开启,结合观演需要产生动态变化。

 

图片

 

图片

▲ 深圳湾“超级城市”国际竞赛设计方案中,孟院士颠覆了惯常的设计理念。他认为,理解“超级城市”需要跳出传统框架,不局限于建筑的形式,而应更多考虑城市的功能需求,建筑需要随着时代、时间、功能的不断变化而一直生长、不断变化,承载所有需要储备的功能空间。

 

最后,孟院士寄语当下的年轻建筑师们,在建筑多元化并存的时代,要放眼未来,具有前瞻性,始终保持对建筑创新的良好习惯,以实现自己在建筑设计领域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