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筑 · 大家讲会回顾
产业引领 文化铸魂:景德镇城市更新的探索
讲座回顾
5月14日晚19:30,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100报告厅举办了大家讲会系列讲座。本期讲座以“城市更新”为主题展开,有幸邀请到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张杰作为主题分享人,由谭刚毅教授主持。最后,何依、周卫、王振等教授就该主题与张杰教授展开讨论。
以“产业”与“城市”为关键词,张杰教授就产业发展引领城市更新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整场讲座持续约2小时,共分为两个部分:前半场以“城市更新支持产业发展,扶持创意人群”为主要观点进行阐述,后半场以“景德镇的城市更新探索”为主题分享更新改造案例,再现城市活力。
张杰: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导。长期专注城市与村镇遗产保护、更新与可持续发展领域,从事城市特色的营造等领域的科研、教学与实践工作,出版专著多部。
兼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古迹与遗址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历史村镇委员会主席、国际古迹与遗址理事会(ICOMOS)历史城镇与村落委员会(CIVVIH)副主席等。
曾获第三届文化部创新奖(2009)、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住建部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之创新奖、2019年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二等奖等。
▲谭刚毅教授主持开场
首先,主讲人张杰提出一个问题作为讲座的开始与思考:
——做城市设计,为何首先关注产业与经济?
从本质上讲,不同时代的城市更都新是新的经济、社会、政治需求对既有城市空间(包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改变,是一个新的“空间生产”的过程。
张杰教授指出,城市建设可持续的前提是经济的可持续。同时,张杰教授阐释了“存量时代”的意义:
- 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
- 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
- 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张杰教授谈到:“如今我国国情下住宅与办公楼过剩;短时间内,住宅发展的红利已被吃尽;创新创业成为存量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
而类似的概念在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也提到,一座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应具有创意人群聚集地的场所空间特征:首先是由一系列令人愉悦的设施或事物组成的环境;其次这座城市应具有多样性、包容性以及容易接受新思想。
▲阶层结构 1900年-1999年
由于创意阶层的流动性大,一个城市能否积极主动地营造有支撑力的“人文环境”成为“知识时代”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张杰教授在演讲中指出,我们的城市设计应考虑“创意人群”的需求,并对面向“创新”的城市设计设计方法提出三个概念:
a.塑形城市与混合功能区:城市经济的助推器;
b.复合社区:社区融合的新途径;
c.既有城市的综合整治与织补。
其中就“城市综合整治与织补”这一概念,张杰教授提出两种城市更新模式:“城市织补,谨慎更新”和“节能城市模型”,后者在景德镇城市更新发展中有了相应的实践性运用。
在后工业社会,经济转为灵活的资本积累模式,城市中出现灵活的空间需求,功能活动与城市、建筑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模糊;空间可塑性加强。其中,面对面的交流的环境变得越来越重要、成为创新经济所依赖的重要的“基础设施” 。
▲国王十字项目
目前中国住房自持超过93%,这样的住房产权结构带来的负面后果已十分明显。城市的高房价对绝大多数年轻人和创业人群来说犹如一道难以逾越的高墙。
因此塑造合理的租赁结构尤为重要,目前雄安新区正在探索的公共租房体系正是对高房价症结的解决途径之一。未来加大社会住房建设,降低私房率将是中国城市更新的重要方面。
▲伦敦硬币街(Coin Street)
通过合作住宅建设,解决社区住房问题
▲柯林·罗《拼贴城市》:向古代罗马城学习,用街道和公共空间将独立的城市片段联系起来,形成方便城市生活的空间环境。
1990年代中期,英国老牌工业城市曼彻斯特为了振兴城市,决定申办奥运会,并向巴塞罗那学习,整体提高城市的品质。首先在衰败严重的住宅改造中,制定了促进可持续城市街区的指南。其中主要包括了鼓励邻里交流的街道、多种功能的融合性、高密度密度(以支撑公交、多样的商业、服务设施的运营)、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等10个方面的原则。
为了实现规划目标,西柏林市政府举办了世界建筑博览会—IBA。在整个项目过程中总结了战后柏林城市面临的综合城市建设方面的问题并采用了“谨慎更新”策略(“Gentle Urban Renewal”):
空间上——织补被支离分解的19世纪柏林的城市肌理;
功能上——综合解决城市面临的一系列的问题,如交通、住宅、商业、公共空间、遗产保护、公共参与、社区利益、工业功能置换与发展等。
张杰教授以景德镇为例,深入探讨了“城市织补”概念在城市更新的应用:
• 景德镇中心城区(约200km² );
• 核心区范围为景德镇老城区(约60km²);
• 除对产业、功能、交通、风貌等常规双修内容外,还根据节能城市模型提出以下三点解决策略:
①疏解老城人口,调整城市密度;
②加密路网,优化道理网络体系;
③新增商业中心,划分邻里单元,完善城市中心层级结构。
张杰教授首先介绍了景德镇的历史发展背景与文化特色研究。
▲历史沿革
瓷器是中国的代名词,景德镇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德镇作为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从元朝开始,景德镇生产并向欧洲出口了大量的中国瓷器,对欧洲的宫廷文化和市民文化产生了重大冲击。
接下来张杰教授就景德镇深入探讨了城市更新的策略:
a.传统窑区的修复更新;
b.维修利用:遗产酒店;
c.陶溪川旧工厂区更新;
d.大陶溪川片区的启动与方案的动态完善;
e.陶机场片区:多种艺术工坊推动的文创产业的完善。
▲修复现场
▲项目区位
项目北临城市道路斗富弄,东临中华北路,背靠彭家上弄,与御窑厂遗址公园一街之隔
邑空间的综合运营:周末集市、春秋大集、青客空间、线上陶溪川、从陶溪川美术馆、工业遗产博物馆、艺术衍生品与文创产品、驻场艺术家工作室。
学术单位引入,陶瓷艺术研究院的建立。
学术活动:展览与论坛。
新技术、新概念的引入:三D打印车间、共享式艺术公塾。
服务配套:酒店与公寓、餐饮等。
新的文化体验产品的提供:艺术家工作室等\音乐。
陶溪川品牌的建立与输出。
▲NOAA VIIRS Day/Night Band Nighttime Lights夜光影像图
服务业、创新产业的“新地点”理论:
- 新的产业:人的竞争:知识、技术、创新;
- 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说,城市、地点是重点;
- 可宜居性、特色、包容是竞争的核心要素;
新经济人的需求:
- 开放、包容:交流与个性;
- 环保、绿色;
- 身份认同:遗产与记忆;
▲更新前
最后,张杰教授对本场讲座做出以下总结:
a.存量时代的城市更新必然涉及到既有的建筑环境,织补既是对现实的尊重也是一种完善,它是一种综合的策略,包括了为促进既有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所有方面;
b.存量时代的更新与织补不止需要地标性的纪念物,更需要有利于创新的广义的城市环境。
Q:何依教授:项目进行中当施工不能协同设计时,应该如何协调?
A:通情达理的甲方是第一位;变更是常态;监工不能急躁,心态要稳;需要学会跟施工方要“打架”,在整个项目进行中承担多种不同角色。
Q:周卫教授:陶溪川的一些老旧危房怎样说服甲方进行保留?
A:当地人艺术修养偏高,容易沟通;和甲方“吵架”需要讲究技巧方式,要保证每次吵架有价值。
Q:王振教授:无产业和典型文化的乡村、地区等应该怎么实现城市更新?
A:乡村振兴的核心:应该是解决农村人的非农收入;还是可持续的经济和产业。
讲座最后,谭刚毅教授作结:要基于对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深刻的理解,导向优秀的建筑和城市设计,并基于此深刻理解个人与城市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