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C青年讲会003期|“建筑大类学术论文写作体会”主题分享会

发布日期:2021年01月16日      浏览次数:
导语:2020年12月28日晚,由华中科技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办的第3期青年讲会在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民族特色村镇研究中心举行,本期主题为“建筑大类学术论文写作体会”。 本次青年讲会在跨学校、多学科交流的背景下,邀请了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何依老师作为分享嘉宾,《新建筑》杂志副主编黄彬老师以及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贾艳飞老师和陈国栋老师作为对谈嘉宾,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徐燊老师作为特邀嘉宾,并由中心博士生陈斯亮担任主持人。
图片

青年讲会003期

VARC | “建筑大类学术论文写作体会”主题分享会

 

 
 
 

2020年12月28日晚,由华中科技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办的第3期青年讲会在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民族特色村镇研究中心举行,本期主题为“建筑大类学术论文写作体会”。

 

本次青年讲会在跨学校、多学科交流的背景下,邀请了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何依老师作为分享嘉宾,《新建筑》杂志副主编黄彬老师以及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贾艳飞老师和陈国栋老师作为对谈嘉宾,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徐燊老师作为特邀嘉宾,并由中心博士生陈斯亮担任主持人。

 
 
 
图片

▲分享会现场 

 

“建筑大类学术论文写作体会”

 
 
 
图片

 

 

何 依

 

华中科技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二级教授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城乡文化遗产保护

 

在主持人简短的开场之后,何依老师开始了自己关于学术论文写作体会的分享。

 

首先,何老师从“建筑大类”这个词出发,表达了自己对于“空间”的理解,并引用海德格尔的相关言论,延展出场所精神的概念。紧接着通过梅黛奥拉修道院和锡耶纳古城的案例分析,对场所精神作具体论述。

 

图片

▲何依老师作主题分享

 

之后,何老师又提出“空间在我们的学术和实践过程中无处不在”。并以这个观点向大家展示自己在同一个乡村规划项目中规划视角的转变:最初只将村落看作一个个碎片性的建筑;在多年相关研究经验的积累后发现乡村聚落规划的关键不是一个个的建筑单体,而是对于空间符号的认知。

 

图片
图片

▲何依老师分享内容节选

 

随着分享的深入,何老师以问题为导向,抛出了“怎样在工程项目中兼顾学术研究?”的问题,并从1)产品与作品;2)规定内容与自选内容;3)规范性与创新点;4)实践应用与理论研究这四个方面给出了自己的解答,强调对待每一个工程项目都要有“私人订制”的概念,做到自己的“唯一性”,在该指导思想下,做严格遵守规范、完成规定内容,然后以此为基础,聚焦到点,寻找学术的切入点与创新点,与“已知的认知”做比较,对个案进行推演,从而得出规律性的、合乎逻辑的结论来指导实践。

 

图片

▲何依老师分享内容节选

 

何老师根据自己的写作、审稿及指导学生论文的经验,从写作视角、理论解释、价值意义、案例举证、论述语言等方面,深入浅出地为大家分享了如何写一篇有普适意义和学术价值论文的心得体会。

 

图片

▲何依老师作主题分享

 

何老师从“空间”出发,结合自己发表在权威期刊的三篇论文,总结了三种不同的聚落研究方法:1)“市—村”并置的市镇型聚落;2)“社会—空间”耦合的宗族型聚落;3)“特色—成因”关联的区域聚落。剖析了时空纵横法、社会经济二元法、前后关联法的论述方法,并进一步从研究对象、研究边界、核心问题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最后,何老师再结合“历史街区建筑肌理的原型与类型研究”和“走向‘后名城时代’——历史城区的建构性探索”两篇论文,生动而不失严谨的给大家分享了如何写好理论型和思辩型论文的方法。

 

图片

▲何依老师分享内容节选

 

 
图片
 

 

 
 
图片

 

 

 

黄 彬

 

《新建筑》杂志  副主编

 

嘉宾对谈环节,黄彬老师先从自身的工作经验出发,表达了对何老师本次分享的认可,指出何老师的论文理论与实践并重,论证逻辑严密,结论也令人十分信服。接着与何老师探讨了论文写作脉络、写作逻辑以及写作方法等话题,并在论文写作方法、写作规范等方面,以审稿人的角度为大家作了相关分享。

 

图片

▲嘉宾互动

 

 
 
图片

 

徐 燊

 

 

华中科技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绿色建筑设计

 

图片

▲嘉宾互动

 

徐燊老师从建筑技术角度讨论了建筑学与其他学科交流时,不单单是一种1+1=2的结果,而是要在学术交流的基础上,为各自的学科产生更多附加的增量,让最后的结果是1+1>2。并就学科交流的方法,以及学科交流后对相互之间产生的价值,与何老师展开了探讨。

 

 
 
图片

 

贾艳飞

 

 

华中科技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城乡遗产保护方法

 

贾艳飞老师首先从一个学生的角度表达对何老师语言能力的钦佩,整个分享过程的代入感很强,不管是否为相关专业人员,都能融入到相关的语境中。随后指出,何老师的研究“合之而见其大,分之而致其精”,具体表现为:精、专、细、准,并与何老师就如何做研究以及兴趣与学术的结合进行了探讨。

 

图片

▲嘉宾互动

 

 
 
图片

 

 

陈国栋

 

华中科技大学建规学院 讲师

天津大学 建筑学博士

研究方向:建筑历史与理论

 

图片

▲嘉宾互动

 

陈国栋老师首先对何老师所说的学术应与兴趣相结合表示肯定,提出要想写一篇好文章,需要动脑子,保证文章的逻辑性;善于与人交流,扩展自己的写作思路,并与何依老师就如何寻找学术文章的切入点、长期研究的规划以及如何与学生相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参与本次分享会的分享人、嘉宾和听众,通过交流和讨论,开拓了视野,对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期待着下一期分享会的到来。

 

图片

▲青年讲会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