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在访谈中,历史学者与记者的差异在于哪里?
赖德霖教授:历史学者与记者的差异在于记者受众包含观众读者,没有特定的人群指向;而史学者具备更深层次的研究,在考虑受众的基础上,更聚焦于历史问题,更注重为学科提供理论价值。
提问:口述史论文和其他类型论文最大的差异是什么?
江岱老师:历史学者与记者的差异在于历史学者纵深感更强,有历史评价与定位。口述史论文与其他论文的最大差异是,口述史论文以访谈史料为基础,以口述访谈过程做为素材 。
提问:歪八角楼出现是否是匠人在传承改造中演化的?
蔡凌副教授:基于访谈,我们需厘清历史时间线下的传承改造变迁,厘清匠师在其中的作用,这仍需要我们应不断发掘实物、不断往前追溯年代。
提问:访谈中与出版中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李浩教授:访谈应聚焦于具有学术价值、重要人物、重要历史价值的访谈,访谈中应尊重受访者性格差异,文稿整理须删除情绪化、影响名誉、涉及隐私问题的相关内容,出版须先经受访者个人及家属许可授权和专家审核。
提问:疫情影响下,访谈工作应该如何开展?
钱锋副教授:疫情影响下的访谈需组成访谈团队针对不同内容深入研究,开展采访前应准备好访谈提纲,发给受访者让其准备一段时间,继而开展访谈工作。
提问:民族工匠匠艺是传承的还是习得?本民族匠艺有没有受其他民族影响?
李晓峰教授:工匠匠艺均是传承而来,习得也是一种传承。不同民族地区匠艺各有不同,均受其他民族地区所影响。
提问:那些偏远的小三线工业遗存活化利用有什么好的思路和策略?
谭刚毅教授:偏远的小三线工业遗存活化利用主要是基于交通条件利用自然资源重新开发;利用其非城非乡、亦城亦乡的特征结合乡村振兴进行片段式记忆重塑;利用现存国土资源进行复查调整,在生态交易后采取碳交易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