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二十七届中国民居建筑学术年会三号通知(附邀请函及会议注册回执)

发布日期:2022年09月20日      浏览次数:
导语

第二十七届中国民居建筑学术年会暨民居建筑国际学术研讨会拟于2022年11月12日—13日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建筑学会民居建筑学术委员会、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华中科技大学等单位联合主办,由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承办。本届会议包含论文征集、学界前辈对谈、大会学术研讨、青年学者论坛、民居展览、民居考察等多项内容。诚邀各高校师生、建筑师和业界人士踊跃参加。

 

 

一、会议主题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民居保护与发展

 

本次会议主题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民居保护与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在此背景下,如何使乡村产业兴旺、环境生态宜居、遗产保护有序、利用平衡发展成为重要命题。本届会议通过聚焦当下国家战略需求,探讨新时代乡土建成遗产的存续与利用发展关系,推进健康人居与乡土建设的平衡适应,研究新时期国际民居建筑发展方向和创新实践。

 

 

二、会议分议题及解读

 

1.理论•方法•路径——民居研究的时代探索

本议题旨在呼吁民居学人紧跟时代,结合新理论、新工具、新方法,以前沿视角既回望民居研究类型,又前瞻未来本领域研究是否存在范型,逐步明确民居研究的核心与范围,掌握自身的方法架构、建立自身的语言规范和学术标准,为建立民居研究独立话语体系提供新思路。

 

2.交往•交流•交融——民族地区聚落与建筑演进

本议题旨在探讨民族地区聚落与建筑在民族交往、技术交流、文化交融背景下的特征解读、演进规律、适应机制。从多学科、多视角探讨民族地区传统民居的民族性与地域性,解析族群交流交融的共生智慧,提出族群杂居村落空间的共生策略,进一步聚焦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问题。

 

3.调研•实践•解读——聚落与民居案例研究

本议题旨在进一步凸显民居研究中案例的特殊价值。一方面确立民居田野调查报告的学术规范和话语体系,重新唤起这些一手材料曾经极为鲜活和深具价值的属性。另一方面,突出时代前沿性与实践示范相结合,通过案例解读,既对乡村振兴、规划设计和民居保护与再生提出对策,也结合其它学科知识聚焦传统村落的当代激活与经营。

 

4.匠作•技艺•传承——民间营造与乡村遗产

如何认知当下的乡土中国、接续乡村遗产的传统与未来、服务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民居保护与发展,终究离不开对传统营造的本质探索及其规律解析,离不开对新技术的在地适应和面向设计的当代转化。本议题旨在聚焦民间营造的主客体互动关系、匠作谱系与传承、技艺类型与传播路径,技术革新与新工具、新方法等话题,以期为乡村振兴背景下民居建筑的保护发展提供新思路。

 

5.流域•线路•传播——水文、人文与聚落变迁

本议题旨在通过整体性视角考察区域性民居特征,以流域、线路的文化传播为线索,对人居环境、聚落与建筑、居住形态与文化、营造技艺等方面实现跨地域研究,在物的流动、人群的交往交融中解析镶嵌于整体中的差异性,强调当代研究的关联与拓展。

 

 

三、媒体支持

 

新建筑、建筑学报、建筑师、中国园林、华中建筑、南方建筑、建筑遗产、时代建筑、世界建筑、西部人居环境、中国名城等

 

 

四、会议日程与初步安排

 

11月11日:酒店报到   下午:大师座谈与民居展览开幕式

11月12日:现场报到   

上午:开幕式及主旨报告   下午:分论坛

11月13日:上午:分论坛   下午:主旨报告及闭幕式

 

 后附本次会议邀请函及参会注册回执,备注:

 

1、 因新冠疫情影响等多种因素考虑,本次民居会议原则限定200人参会,额满为止,按缴费先后排序,建议提前缴纳会务费。

2、 建议参会师生以学校为单位一起缴纳会务费,转账时务必注明请注明“学校+姓名+2022民居年会”,个人参会注明“姓名+2022民居年会”。

3、 请尽早提交回执单电子文档及会务费银行转账单(照片或电子文档)发送给会务组成员,或者直接发到邮箱minjunianhui2022@163.com。

 

会务组联系人:

陈老师:18670969957

靳老师:18636806953

贾老师:13419603369

汤老师:13564876628

 

图片
图片

请参会代表下载并填写回执

发往本次大会组委会邮箱

minjunianhui2022@163.com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下载

取件码:1234

 

中国建筑学会民居建筑学术委员会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022年9月20日

图片